雨!雨!雨!
6月18日入梅以来,接连三轮强降雨袭击荆楚。
截至7月3日,全省98个站点降雨量超600毫米,最大降雨点咸宁崇阳梓木(田塅坳)站达810.5毫米;暴雨带叠加“盘踞”于鄂东地区,其中咸宁较多年同期偏多2.9倍,黄石、黄冈等地偏多1.7至2.7倍……
7月2日下午,长江武汉关(汉口站)水位已超过警戒水位,江水开始漫上汉阳杨泗港都市T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科学决策、精准调度,我省积极迎战“暴力梅”。截至目前,全省无一人伤亡,无一处重大险情,无一处江河湖库溃堤溃坝,无山洪地质灾害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准备细致 有备而战
多轮次多层级整改2517处隐患
防汛减灾,重点在“防”。
用责任和行动筑牢防汛“铜墙铁壁”——
省防指组织开展多轮次、多层级防汛检查,省领导带队赴17个市州全覆盖检查指导,省防办组织巡查、县市区自查、市州交叉互查,先后发现整改隐患2517处。
全面打牢防汛基础——
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汛前,我省共完成149处水毁设施修复以及39处开口工程复堤复坝,落实各类责任人6.29万人,储备13亿元防汛抢险物料设备。
我省还充分利用新增水利国债项目,重点支持我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山洪沟治理等防洪项目建设,有效提高全省防汛抗洪基础能力。
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6月20日,省防办发布全省防汛救灾预警叫应“十条措施”升级版,明确“三早、三快、四联、五不”目标要求,推动预警与响应工作有效联动,形成“预警、叫应、行动、反馈”工作闭环。
行动提前 以迅应汛
全省湖库入梅前腾库66亿立方米
“今年开机较2020年提前2个多月,通过预排腾空湖泊防洪库容。”7月3日,省樊口电排站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省水利厅统一部署调度,4月22日,在全省率先开机启排。
作为梁子湖流域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当前,樊口泵站、樊口二站共9台机组持续运行,累计排水7.9亿立方米。
位于江夏区金口街金水闸东侧的金口泵站,承担金水流域的防汛排涝任务,流域内主要有斧头湖、鲁湖、西凉湖。4月25日提前开机启排,截至7月2日,累计排水量超过6亿立方米,有效缓解梅雨期大湖调蓄压力。
据统计,应对梅雨期强降雨,我省提前两个月累计预排50亿立方米湖水,同时,全省水库也抢在入梅前抓紧腾库。
“本轮降雨核心的黄冈是全省水库最多的市,共有1189座水库,入梅当天仅有1座水库超汛限。”该负责人介绍,武汉、黄石、咸宁等地水库超汛数量累计也只有5座,超汛幅度均不到10厘米,且全省所有大中型水库都在汛限水位以下,为迎接后期强降雨创造了良好水库度汛条件。
科技支撑为决策赋能
精准水文监测分析预报,是防汛科学指挥决策的技术支撑。
入梅以来,湖北各级水文部门充分应用新一代湖北省洪水分析系统,利用多样化演算模型和网格化气象降雨数值预报成果,提高水情预报的精准度和预见性。6月29日,黄冈市水文局提前预报白莲河水库水位将超汛限并持续上涨,黄冈市据此作出6孔泄洪决定,水库水位次日成功退至汛限以下。
6月28日,国网武汉供电公司员工在经开区东荆街十八家泵站,对电力线路设备及泵站进行红外测温和巡检。(视界网 毛强 摄)
“利用自主研发的防洪调度决策系统,用智慧水利科技赋能防汛决策。”省水科院水资源所副所长何娟介绍,自6月22日第一场会商以来,防洪调度决策系统实施滚动洪水预报、比选优化调度方案,为富水流域科学精准调度提供重要支撑。
眼下,众多高科技设备设施“严阵以待”,成为防汛战场上的“新武器”。
“从6月23日至7月2日,执行11次调度。”省富水水库管理局局长李凯介绍,每次开闸、关闸都是一孔一孔精细化调度。
富水水库是省管第二大水库,水库主体在通山县,大坝修在阳新县,富水河穿过大坝,流经阳新县城,汇入长江。
“在确保下游堤防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加大泄量。”省水利厅防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富水水库两天连续执行4次调度,抢排洪水1.5亿立方米。
6月25日至30日之间,为缓解下游防洪压力,富水水库又先后执行4次调度,连续减孔。7月2日8时,最后一孔泄洪闸停止泄洪。
来源:湖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