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路达胜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明山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发布者:路达胜    浏览次数:831    日期:2024-06-20

明山水库灌区:龙腾明山 水舞荆楚

  明山水库灌区位于湖北省东北部的黄冈麻城市与武汉市新洲区境内。灌区东西最大宽30km,南北最大长18km,灌区总面积366km2。灌区内共有9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36.8万人,其中农业(农村)人口30.4万人,总劳力16.9万人。

  灌区始建于1957年,1959年建成并投入运用。渠系工程由干渠一条长36.3km,支渠4条长56km,支渠以下斗农渠728条长583km及各类配套建筑物6200余座组成。灌区形成以明山水库(大二型,总库容1.69亿m³)为骨干水源,以15座中小型水库和9620口塘堰为补充,以装机3615KW的2处泵站构成自流灌溉渠网及沿举水河蓄引提相结合的灌溉体系。

  明山水库的修建创造了多个“第一”,为第一座麻城境内兴建的大型水库、第一座湖北境内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第一个采用世界上前苏联水利专家西林的“连锁管柱帷幕灌浆”基础防渗技术兴建的水坝工程,也是中苏友好的历史见证。

  2010年3月31日,网友谷歌卫星地图上偶然发现有一座形状极似巨龙的水库即为麻城明山水库,一夜之间,中华巨龙湖~麻城明山水库名扬天下。

  一、系统谋划,高位推进,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黄冈、麻城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用水需求管理,有序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

  1、建立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由发改部门核定供水成本,明山灌区农业水价由原来两部制水价的0.06元每立方米调整一部制水价的0.15元每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原水水价由原来的0.1元每立方米调整为0.18元每立方米。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健全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麻城市通过省级拨付和县级配套等多方面筹集管护资金,持续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灌区各乡镇、村均建立了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签订了管护协议。市、县水利部门以督查促管护,加快补齐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短板,提升建后管护水平,逐步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护良性运行机制。

  3、完善用水管理机制。

  经过广泛调研,科学确定符合特点的量水设施,灌区在干渠安装超声波时差法流量计、在支渠安装多普勒流量计、在分渠安装明渠流量计,用于宏观控制水量;在斗渠分水口砌筑量水槽、长喉槽等建筑物,用于测量分水量,实现了干、支、分、斗、农渠的多级量水系统控制。2019年以来,明山灌区完成改革面积19.24万亩,安装各类计量设施74套。麻城市水利和湖泊局通过农业用水总量“双控”指标分解,强化灌区水资源管理,为用水科学调度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确保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4、创新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明山灌区在灌区内共组建6个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人员数为312人。2017年麻城市《麻城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分步推进以来,精准补贴对象为灌区用水者协会和乡镇用水者协会,资金主要用于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养护。节水奖励只针对促进农业灌溉用水节约的村集体(用水者协会分会)。对推广运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按核定面积,每亩奖励3元。对调整种植耐旱粮食作物的农民用水者协会,按核实面积每亩奖励3元。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用水管理制度,制定节水目标,安装计量装置,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资金,形成了田间末级农田水利设施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的新局面,农民满意度不断提高。

  二、规划引领,节水优先,提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按照《麻城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署,明山水库管理处“以水利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历史文化古迹为衬托,以科普旅游为起点,以水上游乐、休闲观光为格调,以运动体验为落脚点,全力打造全方位、高品质的水利旅游休闲度假胜地”。2016年,水利部公布第十六批国家水利风景区名单,明山水利风景区榜上有名。

  多年来,麻城市水利和湖泊局始终以“标准化”为目标,以“规范化”为手段,把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理念贯彻到灌区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以“标准化的规划,标准化的分析,标准化的控制,标准化的操作,标准化的核算”,实现灌区管理从经验型到科学型、从定性到量化、从静态到动态、从粗放型到标准化的转变。明山灌区实现灌区发展思路明晰化、组织体系科学化、绩效考核全面化,使职工执行力、服务质量大幅提高。2021年,明山灌区内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生态等方面节水效益明显,被麻城市人民政府节约用水办公室授予“节水型灌区”称号。

  按照《麻城市节约用水“十四五”规划》相关要求,经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工程等工程建设,麻城市对灌溉渠道进行了清淤疏浚、防渗处理,对配套建筑物进行了建设,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2020年,明山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0.52,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6提高到0.51,灌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了110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入由2015年的0.98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1.43万元。

  三、项目为王,强基固本,推进现代化改造

  持续推进灌区标准化管理和现代化建设。自2003年以来,明山灌区通过节水改造工程和农业水价改革项目的实施完成投资1.53亿元。

  通过科学规划并布局现代灌区建设工程体系,同步强化和完善灌区的运营管理机制,灌区干、支、分等骨干渠系及建筑物进行了衬砌改造,渠道过水能力提高,基本解决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大大提高了灌溉周期。明山干渠首次供水水流时间缩短了5小时,受益区灌溉周期缩短到5.5天。

  目前,明山灌区通过打造水景观、振兴水文化来推动灌区发展目标达成。通过加强末级渠系水价管理,逐步探索实行终端水价,依托高新技术,强化科技支撑,围绕水源供水、过程配水,田间生态高效排水、计量监控设施设备和科学管水等环节进行灌区现代化建设,稳步构建安全可靠的灌区灌排工程体系。

  作为麻城市最大的灌区,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仅对于发展当地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其他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明山灌区坚持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四化理念持续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为保障麻城市粮食安全生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灌溉供水安全保障。

        来源:湖北省水利厅